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
类别代码及名称: | 0856材料与化工 |
领域代码及名称: | 085601材料工程 |
一、类别领域简介
材料与化工领域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学位、材料和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材料分站,依托山东省玻璃与功能陶瓷加工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特种含硅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现已形成轻质高强材料、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绿色减碳材料、材料计算与设计4个专业领域研究方向,为国家和区域发展培养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综合素质强、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材料学科于2019年进入ESI排名前1%,现稳居前0.5%。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系列学者、山东省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30人次。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级科技奖励40余项。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核心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选送富有潜质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或为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优秀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1. 品德素质:
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知识结构:
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材料与化学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 基本能力:
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技术管理工作。
四、培养方向
1. 轻质高强材料
主要研究轻质高强无机材料的成分设计与制备技术、材料的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强韧化机理,围绕玻璃与陶瓷轻量化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以及高性能的实现,低密度、功能化和高强轻质金属材料的制备及工程化技术应用,高强度气凝胶的设计与性能提高等领域提出新的理论与研究思路,探索材料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关系规律和机理,为新型轻质结构、高强韧和功能化无机材料在高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培养应用型科研高水平人才。
2.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宽禁带半导体晶体材料和光学功能晶体材料的晶体生长、精密加工、性能调控及器件研制,在宽禁带半导体晶体、电光晶体以及非线性光学晶体等光电信息材料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宽禁带半导体晶体材料和二次电光晶体材料的晶体生长规律、缺陷控制手段、光电性能调控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致力于光电信息功能晶体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的晶体生长、制备表征、器件设计及应用等方面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科研技术人才。
3. 绿色减碳材料
主要围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导向的清洁能源材料的绿色制备和绿色应用领域的技术础研究,开展先进储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研究氢能与氢燃料电池、锂/钠/钾离子电池、锂金属、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领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和高效应用技术,熟练掌握和建立新能源的材料检测方法和评价方法,旨在培养具备"双碳"理念、具备开发新材料和探索新工艺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 材料计算与设计
研究方向为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宏观尺度模拟方法解决材料工程上的实际问题。在多场耦合情况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材料制备装备结构和工艺过程对温度场、应力场和流场等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装备及工艺过程优化。为材料制备装备及工艺过程优化培养应用型科研技术人才。
五、学习方式与修业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均为3年,研究生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六、培养方式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主要采取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科研训练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实践环节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其他学生不少于1年。
2.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3.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其中校内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导师,校外导师由学校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组成,校外导师参与实习实践、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的指导工作。
4.各导师可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需要,自行组建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集体培养,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单位合作开展联合培养。
七、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4学分,必修环节学分8学分。
2.课程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构成,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70分合格,专业选修课程60分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1)公共必修课(9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第一外国语、体美劳综合素养概论、工程伦理。其中,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或两年内的雅思成绩6.0或托福75分以上的可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成绩按75分计。
(2)专业必修课(11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是供本专业研究生学习的基础类课程,包括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学科前沿专题课程、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材料表面工程、固体化学。
(3)专业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所设置的理论性及部分实践类课程。课程包括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计算与设计、晶体缺陷工程、凝固理论与技术、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应用、非晶与多晶材料。
(4)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于跨学科考入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入学以后需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和导师认定后,都需补修录取专业有关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必修环节设置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等。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入学后,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要能体现对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之后要结合本人研究方向,积极开展文献调研,研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专业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并做出分析与评价,并撰写出不少于6000字的文献综述总结报告,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结合文献调研和工程研究,研究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第三学期第4-8周内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并进行论文开题报告论证。
论学位论文开题应在相应的课题组和学科范围内进行(开题小组由3~5 位专家组成),采取答辩方式进行。研究生需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开题报告进行修订和补充,最终确定论文研究内容等,并按要求提交开题报告。没有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的研究生,可在一个月内按上述程序重新参加一次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如仍未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该研究生将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2)中期考核(1学分)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第10周前进行,由学部参照《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齐鲁工大鲁科院研字〔2022〕8号)组织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中期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亮“黄牌”、不合格四个等级,填写中期考核表上传到研究生管理系统。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获得1学分。达不到培养方向考核要求的研究生,依学校规定进行延期考核或分流。
(3)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必要环节。专业实践应面向本学科专业,内容应与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一致,应与学位论文的内容相关,并与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通过专业实践,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其他学生不少于1年。
专业实践按照“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①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来自企业生产实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②依托校(院)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由导师与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
③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应按照实践计划及大纲要求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书》及相应的支撑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论文,专利,软著,用人单位评价),经学部(院)审核后上传至研究生管理系统并获得6学分。
(4)学术活动(1学分)
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校(院)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会议、论坛、学科竞赛等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在学期间本人做专题讲座至少2次,听取学术报告至少10次。完成学术活动,获得1学分。研究生应认真填写《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汇总表》,在答辩资格审核时上传研究生管理系统。凡未达到要求的研究生,校(院)将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设置
课程分类
学分
总学分
公共必修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必修
2
9
自然辩证法概论
必修
1
第一外国语
必修
4
工程伦理
必修
1
体美劳综合素养概论
必修
1
专业必修课
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必修
1
10
学科前沿专题课程
必修
2
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
必修
3
材料表面工程
必修
2
固体化学
必修
2
专业选修课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选修
3
不低于6
材料制备技术
选修
3
材料物理性能
选修
3
材料计算与设计
选修
2
晶体缺陷工程
选修
2
凝固理论与技术
选修
2
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应用
选修
2
非晶与多晶材料
选修
2
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必修
1
2
中期考核
必修
学术活动
必修
1
专业实践
必修
6
6
总学分
不低于33
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
类别 | 课程设置 | 课程分类 | 学分 | 总学分 |
公共必修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必修 | 2 | 9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必修 | 1 | ||
第一外国语 | 必修 | 4 | ||
工程伦理 | 必修 | 1 | ||
体美劳综合素养概论 | 必修 | 1 | ||
专业必修课 | 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 必修 | 1 | 10 |
学科前沿专题课程 | 必修 | 2 | ||
材料与化工现代研究方法 | 必修 | 3 | ||
材料表面工程 | 必修 | 2 | ||
固体化学 | 必修 | 2 | ||
专业选修课 |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 选修 | 3 | 不低于6 |
材料制备技术 | 选修 | 3 | ||
材料物理性能 | 选修 | 3 | ||
材料计算与设计 | 选修 | 2 | ||
晶体缺陷工程 | 选修 | 2 | ||
凝固理论与技术 | 选修 | 2 | ||
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应用 | 选修 | 2 | ||
非晶与多晶材料 | 选修 | 2 |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必修 | 1 | 2 |
中期考核 | 必修 | |||
学术活动 | 必修 | 1 | ||
专业实践 | 必修 | 6 | 6 | |
总学分 | 不低于33 |
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研究生应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材料,开展调查研究,选择适当的课题,开展科技研究训练,并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密切结合本专业领域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要求内容充实,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可靠,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具有独到见解。学位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各专业类别(领域)应依据学位授予基本要求对学位论文选题、形式内容、创新性及水平提出具体要求。
九、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个人培养计划制定的学分要求,且符合学校和学部相关规定,可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六学期进行。提前及延期毕业的研究生按照《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研究生提前及延期毕业的暂行规定》(齐鲁工大鲁科院研字〔2022〕10号)执行。论文答辩依据《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答辩申请与资格审核实施办法》(齐鲁工大鲁科院研字〔2022〕17号)《bwin官网登录入口(山东省科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齐鲁工大鲁科院研字〔2022〕26号)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者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颁发学位证书。
学部(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学部(院)公章:
年 月 日